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分别领导的两支地方队在战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根本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讲究全能”。虽然两人都不是这两种战术的创始人,但由于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这两种风格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比起克鲁伊夫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国际比赛经验的荷兰队,贝肯鲍尔领导的西德队早在1954年就夺得过世界杯冠军,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竞技水平。贝肯鲍尔在此之前已经参加过两届世界杯,在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中,21岁的他在对阵英格兰时稍显逊色,最终2-4失利,夺得亚军。1970年的世界杯,他率领球队进入四强,与意大利队进行了一场经典对决。尽管贝肯鲍尔在比赛中脱臼肩膀,仍然奋战不止,但球队最终以3-4惜败,最终获得季军,与夺冠只有一步之遥。
在1974年世界杯开始前,克鲁伊夫不仅三次夺得欧冠冠军,还分别在1971年和1973年两次荣膺欧洲金球奖,而贝肯鲍尔在1972年也获奖一次。1974年,贝肯鲍尔首次带领拜仁慕尼黑夺得欧冠冠军,在决赛中凭借一记关键的点球战胜了马德里竞技。有观点认为如果克鲁伊夫没有与旧东家阿贾克斯发生矛盾离开,当时连续三年夺得欧冠的阿贾克斯仍会保持统治地位。在决赛开始前,贝肯鲍尔整体荣誉略逊于略年长的克鲁伊夫。
在小组赛中,西德队曾出人意料地以0-1输给东德,这场“德意志之战”充满了政治色彩,不过最终西德队成功杀入决赛。而荷兰队,一个此前几乎没有国际比赛经历的队伍,却被看衰。到了1974年世界杯决赛,比赛开始仅一分钟,荷兰队通过多次传球制造点球,率先得分,让西德队在毫无准备下就落后一球,众多西德球员回忆称当时“目瞪口呆”。
当年的点球颇具争议,经过重播显示在禁区边缘完成,但裁判并未理会贝肯鲍尔的抗议,这颗经典点球的完成更像是克鲁伊夫一己之力。他不断变换位置,从右侧到中场再加速杀入禁区,这一幕几乎在贝肯鲍尔眼前演绎着“我才是自由人!”。
贝肯鲍尔很快使队伍稳定下来,虽然在这场比赛中他表现平平,但成功指挥球队防守,使对手未能再进球。令人惊讶的是,荷兰队在领先时试图通过控球来稳住局势,但频繁丢球的失误导致西德队在上半场结束前实现反超。于是克鲁伊夫有些焦躁,中场休息时被黄牌警告,而贝肯鲍尔则展现更好的领袖气质,警告队员不可过早庆祝,因为比赛还有下半场。最终荷兰队虽然竭尽全力,但仍以2-1不敌西德队,克鲁伊夫虽荣膺赛事金球奖,却在最关键的一战中败给了赢得世界冠军的贝肯鲍尔。
此后,贝肯鲍尔在1975年和1976年帮助拜仁慕尼黑再次蝉联欧冠冠军,完成了欧冠三连冠的壮举。而克鲁伊夫则在1978年世界杯前退役,他始终德令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