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F组的一场关键对决中,韩国队后卫张贤秀的一次手球判罚成为赛后热议的焦点。这场比赛韩国队对阵德国队,最终以2:0爆冷取胜,但比赛中张贤秀在禁区内的手球动作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事件回顾
比赛第48分钟,德国队发动进攻,托马斯·穆勒的传中球疑似击中张贤秀的手臂。当值主裁判并未判罚点球,VAR(视频助理裁判)也未介入。这一判罚让德国队球员和教练组极为不满,而韩国队则凭借这次“逃过一劫”继续稳守反击,最终由金英权和孙兴慜连入两球,送卫冕冠军回家。
争议焦点
赛后,足球专家和球迷对这次手球是否应该判罚点球展开了激烈争论。支持判罚的一方认为,张贤秀的手臂明显扩大了防守面积,符合手球犯规的定义;而反对的一方则指出,他的手臂紧贴身体,属于“自然位置”,不应判罚。
“裁判的判罚尺度直接影响比赛结果,这次手球漏判彻底改变了德国队的命运。”——前国际裁判马克·克拉滕伯格
后续影响
这次争议判罚不仅让德国队小组出局,也促使国际足联进一步优化VAR的使用规则。2019年,FIFA明确规定了手球判罚的细则,强调“手臂脱离自然位置”即为犯规,以减少类似争议。
尽管时隔多年,张贤秀的这次手球仍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争议瞬间之一。它提醒我们,足球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改变比赛的走向,而裁判的判罚永远是比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