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8日,2024年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的赛艇、皮划艇(静水)及皮划艇(静水回旋)三大项目在增城亚运龙舟赛场圆满落幕。经过十天的激烈角逐,花都区运动员取得6金14银5铜的好成绩。
本次比赛由广州市体育局主办,不仅是市内最高水平的竞技盛宴,更是为省、市队选拔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全市11个行政区的优秀运动员激烈角逐。
花都区运动员在2024年广州市青少年赛艇锦标赛中的英姿。
水上速度与激情
花都健儿在市锦标赛展英姿
在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中,年仅15岁的杨浩然和赵家浩分别包揽了乙组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乙组男子500米单人划艇的金银牌。
杨浩然,这位2009年出生的新星,自三华小学起步,历经花都区队、广州市队的层层磨砺,如今已成为单人艇项目上的佼佼者,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面对市队的严苛训练,他从未言弃:为了避开烈日暴晒,他们必须在清晨的凉爽时段完成高强度的水上训练,每天清晨5:30就集合训练;手机成了奢侈品,一周仅有一次的短暂通话时间,让他们更加珍惜与家人的联系。正是这样的训练环境,锻造了杨浩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竞技状态。他说:“我知道自己在灵活性和关节柔韧性上还有不足,但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只要多想、多练,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在市队主教练黄冠东的指导下,他不断琢磨每一个动作细节,努力让自己的划艇更加流畅、更加有力。
杨浩然比赛中。
赵家浩则说道:“这次市锦标赛没有冲金成功,说明自己还有许多提升空间,我会继续努力训练,希望能在11月即将举行的广东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中实现突破。”他希望将这份不言败的精神转化为下一场冲金的强大动力。
赵家浩比赛中。
而在皮划艇(静水回旋)的赛场上,邓兴美则以她的沉稳与完美表现征服了所有观众。作为刚刚在广东省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中夺得单人划艇团体第一名的选手,她在这场比赛中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面对技术性强、挑战重重的赛道,她始终保持冷静与专注,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最终夺冠。
邓兴美在比赛中。
花都区业余体育学校划船项目教练张金娥表示,近年来,划船队努力克服缺乏水上训练场地的实际困难,将训练重心大幅转向陆地,依靠模拟训练与体能强化来维系队伍的技能与状态。令人欣慰的是,艰苦的条件让团队在逆境中愈发团结,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帮助划船队创造更好训练条件,继续努力,勇攀高峰,争取更多荣誉。
邓兴美在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中。
从运动员到裁判员
天赋小将与“艇”结缘14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市赛艇锦标赛中,一位从花都体校走出的退役赛艇健将,如今以裁判身份重返赛场——今年24岁的宋婉玲,曾是广东省赛艇运动会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2000米冠军,目前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全日制研究生。
年幼的宋婉玲如同许多孩子一样,面对学业的挑战,曾有过迷茫与自我怀疑。然而2010年,当区体校到赤坭镇剑岭小学选材时,年仅10岁的她,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此踏上了竞技体育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退役后,她顺利通过裁判员的学习和考核,大学期间则多次以裁判员身份重返赛场,在省、市多次大赛上执裁。
宋婉玲2018年获得广东省赛艇运动会女子轻量级2000米双人艇冠军的比赛画面。
宋婉玲的转型之路不仅展现了她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体现了花都区体校在青训体系改革和运动员全面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从“传统选材”向“品德为先、文化和体育并重”现代化教育理念转型的深刻变革。
宋婉玲在执裁中。
在过去,体训生选材时并不看重文化课。而宋婉玲的成长经历表明,全面发展的她不但筑牢良好的文化功底,练就扎实的体育技能,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花都体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不断深化改革,积极调整青训观念,强调品德为基,文化与体育并重,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让体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翅膀,确保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与学海中并驾齐驱,实现身心双提升。
花都区体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体校将继续秉承‘‘品德为先、文化和体育并重’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深化青训体系改革,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而不懈努力。我们期待在未来的赛场上看到更多来自花都区的青少年运动员闪耀光芒。”
撰文:钟冠婷 通讯员 花都区业余体育学校 梁嘉琪
图片:来自赛事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