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巴西世界杯,意大利队以传统豪强的身份出征,却在小组赛阶段意外折戟,成为那届赛事最令人唏嘘的剧情之一。普兰德利率领的蓝衣军团与乌拉圭、英格兰和哥斯达黎加同组,赛前被普遍看好出线,但最终仅以1胜2负的成绩黯然离场。
小组赛:高开低走的征程
首战英格兰,意大利凭借马尔基西奥的远射和巴洛特利的头球2-1取胜,展现了经典的防守反击战术。然而次战面对“黑马”哥斯达黎加,球队0-1爆冷失利,暴露出锋线效率低下问题。生死战对阵乌拉圭,苏亚雷斯的“咬人事件”抢走焦点,但基耶利尼的失误和戈丁的制胜头球让意大利0-1告负,60年来首次小组出局。
核心球员表现
- 皮尔洛:35岁的中场大师仍是球队灵魂,但体能短板明显;
- 巴洛特利:对阵英格兰打入关键球后状态下滑;
- 布冯:多次神扑难挽败局,赛后泪洒赛场的一幕成为经典。
战术与争议
普兰德利的4-3-3阵型被批评过于保守,锋线依赖巴洛特利且缺乏替补火力。更衣室矛盾传闻不断,卡萨诺等老将的落选也引发质疑。意大利媒体痛批“这是最缺乏斗志的一代”。
“我们本可以走得更远,但足球就是这样——细节决定成败。” ——普兰德利赛后采访
十年后再回首,2014年的失败成为意大利足球改革的催化剂。随着2016年欧洲杯的重振旗鼓,这段经历反而凸显了蓝衣军团在低谷中的韧性。